
铜
用作冶炼、电解铜的原料
用于粉末冶金零件、金刚石锯片、摩擦材料、电碳制品和化工触媒等
【用途三】
主要用于制导电器材和合金(青铜、黄铜、白铜等)
【用途四】
用作分析试剂、催化剂、还原剂
【用途五】
主要用于炼铜工业的原料
【用途六】
用作普通试剂、催化剂及还原剂
【用途七】
用作教学试剂
【用途八】
为电子工业用材料,用作高纯分析试剂。
【用途九】
供制造化学用具、电力用具、建筑材料和其他工业装置及用具。用于ICP-AES、AAS、AFS、ICP-MS、离子色谱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用途十】
试剂、合金、电镀。
-
中文名铜
-
英文名Copper
-
中文别名线状铜 | 铜离子 | 铜粉/铜片/高纯铜/纳米铜粉 | 电解铜粉 | 铜标液,铜标样 | 超细球形铜粉 | 水质铜标样 | 铜箔 | 铜粉
-
英文别名
MFCD00239961 Cu(II) m3s cda122 cda110 m3r copper(2+) ion cda102 cda101 copper(II) cation Cu++ Copper (II) Copper(2+) COPPER (II) ION EINECS 231-159-6 cum3 ce1110 copper(II) Cu+2 Copper -
常用名铜
-
C A S号7440-50-8
-
密度8.92
-
沸点2580 °C
-
熔点1083.4 °C(lit.)
-
化学式Cu
-
结构式
-
闪点-23 °C
-
分子量63.545
-
精确质量62.928505
-
P S A
-
外观形状wire
-
储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稳定性
-
水溶解性
-
形态略带红色的金属(面心立方晶系),富延展性。是热、电的良导体(仅次于银)。
-
H L B值
-
粘度
-
PH值
用作冶炼、电解铜的原料
用于粉末冶金零件、金刚石锯片、摩擦材料、电碳制品和化工触媒等
【用途三】
主要用于制导电器材和合金(青铜、黄铜、白铜等)
【用途四】
用作分析试剂、催化剂、还原剂
【用途五】
主要用于炼铜工业的原料
【用途六】
用作普通试剂、催化剂及还原剂
【用途七】
用作教学试剂
【用途八】
为电子工业用材料,用作高纯分析试剂。
【用途九】
供制造化学用具、电力用具、建筑材料和其他工业装置及用具。用于ICP-AES、AAS、AFS、ICP-MS、离子色谱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和装置;评价方法;工作标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其他。
【用途十】
试剂、合金、电镀。
1.电解法以金属铜为原料,溶解于浓硫酸。配成电解液组成为:含Cu52.3 g/L、H2SO4约200 g/L,电解液温度58.5℃,槽电压0.33 V,阴极电流密度1.82 A/cm2。经电解精炼,制得高纯铜粉成品。
2.将硝酸铜进行重结晶、干燥,并在800~850℃下灼烧以除去氮的氧化物。然后,把制得的氧化铜放入管式炉内的瓷皿中,并在250~300℃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用此法制得的铜呈粉红色粉末状,在较高温度(800~900℃)时,铜可黏结起来,而得到海绵状物质。
3.向硫酸铜的浓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锌棒、锌块或锌粉,通过置换反应使铜析出。当溶液褪色后,回收未起反应的锌,同时用加热到60~70℃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浸泡含锌残渣的沉淀铜。在锌被完全溶解后,将沉淀铜转移至过滤器上,然后用稀盐酸、水洗涤,最后用乙醇洗涤,并在40~50℃的条件下将铜烘干。这一制法中也可用铁或铝来替代锌。
4.粉末状氧化铜,在管式炉中于135~150℃下通氢气还原,直至黑色氧化铜转变为玫瑰色铜粉为止。
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冷却,即可制得成品。若要制取在空气中相当稳定的粘结体,还原温度要控制在500~520℃
5.先将工业铜用稀硝酸 ( 或稀硫酸)和蒸馏水洗去表面污物,然后用硝酸 ( 或硫酸)溶解,作为电解液,采用较纯铜片作为阴极,电流密度控制在120A/m2,电解产物根据产品要求,可以经水洗、酸洗、脱水、干燥。
0.005 I类 0.05 II类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动物吸入铜的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长期接触铜尘的工人常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的刺激症状,引起烟痛、鼻塞、鼻炎、咳嗽等症状。铜熔炼工人可发生铜铸造热。长期吸入尚可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生。铜的毒性较小,但铜过剩出可引起中毒。铜盐的毒性以CuAc2和CuSO4较大,经口服即使微量也会引起急性中毒,发生流涎、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严重者可有头痛、心跳迟缓、呼吸困难甚至虚脱,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属微毒类。铜的污染来源为冶金、电镀、催化、仪表、合金和化工等的废水和废渣。自然界的铜化合物以一价或二价状态存在。一价铜多存在于矿物中,有氧化亚铜形式和硫化亚铜形式。环境中的铜主要以二价铜离子存在,二价铜可和无机配位体NH3、CO32-、HCO3-、SO42-形成络合物。 迁移转化:利用含铜废水灌溉农田或施用含铜污泥,铜可积蓄在土壤中。随水进入到土壤中的铜可被土壤吸持。土壤中的腐殖酸、富里酸含 有羧基、酚基、羰基等含氧基团,能与铜形成螯合物而固定铜。 危险特性:其粉体遇高温、明火能燃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铜。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测试组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便携式比色计(意大利哈纳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GB7475-87,水质)原子吸收法(GB/T15555.2-95,固体废物浸出液)原子吸收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可采用加入纯碱中和,使铜以碱式碳酸铜形式沉淀而从水中转入污泥中,而污泥再做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对于受铜污染的土壤,可采取排土、土层改良、深耕、施加石灰质矿物及磷酸钙等措施治理。 二、防护措施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需防止烟尘危害。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禁止用水。 |
符号 |
![]() ![]() GHS02, GHS09 |
---|---|
信号词 | Danger |
危害声明 | H228-H410 |
警示性声明 | P210-P273 |
个人防护装备 | Eyeshields;Gloves;type N95 (US);type P1 (EN143) respirator filter |
危害码 (欧洲) | F:Flammable |
风险声明 (欧洲) | R11 |
安全声明 (欧洲) | S5-S26-S16-S61-S62-S36/37 |
危险品运输编码 | UN 3089 4.1/PG 2 |
WGK德国 | 3 |
RTECS号 | GL5325000 |
包装等级 | III |
危险类别 | 4.1 |
海关编码 | 7402000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