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铝抛丸件无铬钝化工艺
使 用 说 明 书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对压铸铝抛丸件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后工件表面呈金属本色(略显微黄),中性盐雾试验24h,腐蚀面不大于工件总表面积的15%。本工艺不含三价铬、六价铬及其它重金属元素,是绿色环保工艺。
二、工艺流程:
表调→清洗→清洗→钝化→清洗→清洗→封闭→吹干。
三.工艺参数:
序号
工序
处理剂
配槽比例
PH值
钴离子含量
时间
温度
备注
原液
工作液
原液
工作液
1
表调
无铬钝化 表调剂
5%
0.5
1-1.5
30S
常温
2
清洗1
自来水
3-5 S
常温
流动清水洗
3
清洗2
自来水
3-5 S
常温
流动清水洗
4
钝化
KFZY-1无铬
钝化剂
5%
2.5-3
4-4.5.
3-3.5g/L
0.15-0.18g/L
3min
常温
5
清洗3
自来水
3-5 S
常温
流动清水洗
6
清洗4
自来水
3-5 S
常温
流动清水洗
7
封闭
KF-1无铬钝化封闭剂
5%
11
8-8.5
10S
70-75℃
8
吹干
压缩空气彻底吹干
四.工艺维护:
1.表调工序:
本工序控制工艺参数是槽液的PH值。当PH小于1时,槽液变浓,加水调整至PH值为1--1.5,PH值大于1.5时,槽液变淡,加原液调整至PH值为1--1.5,长期使用槽液变脏,调整无效时,更换槽液。
2.钝化工序:
本工序控制的工艺参数是槽液的PH值和钴离子含量。日常生产主要控制槽液的PH值。当PH值小于4时,槽液变浓,加水调整至PH值至4--4.5.PH值大于4.5时,槽液变淡,加原液调整至PH值至4--4.5。当槽液PH在工艺范围之内,而工件的外观或盐雾试验达不到要求时,分析槽液的钴离子含量,钴离子含量低于工艺范围时,加原液调整。长期使用,槽液变脏变淡,调整无效时,更换槽液。本工序的两道清洗水务必保持清洁,工件务必清洗干净。否则残留的钝化液将会带入封闭槽使槽液内产生絮状物,槽影响封闭效果,而且絮状物附于工件表面影响产品外观。生产时应是流动清水洗,清洗槽应隔日换槽。3.封闭工序:(1).槽液的配制:在封闭槽中加入所需量的2/3的水,按5%的比例加入KF-1无铬钝化封闭剂,之后再加水至所需体积。加热至70--75℃即可使用。(2).槽液的控制:本工序控制的工艺参数是槽液的PH值。当PH值小于8时,槽液变淡,加KF-1无铬钝化封闭剂原液调整至PH值为8--8.5。当PH值大于8.5时,槽液变浓,加水调整至PH值为8--8.5.槽内封闭液务必保持清洁,液内不得有絮状物产生。根据生产情况,每隔8-10日更换槽液。封闭槽内严禁酸性物质混入。注:为了保证钝化后工件表面不产生“水印”,建议生产时: 1.钝化的工件不用铁丝篓装载,改用挂具装载。使工件有间隙。 2.钝化后立即用压缩空气彻底吹干,使工件快速干燥。
重庆恒坤工贸有限公司
还有剩余内容未读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网资料文库文档均为用户分享上传,版权归上传者所有。文档内容是行业专业性知识,知识的严谨度及实用性极强,因此部分价值极高的文章需要付费查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已付费文档下载;付费记录可在“用户中心”-“我的订单”-“我的文库”内查看。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付费成功后不支持退换,用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操作。
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需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也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通过在线咨询进行投诉,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