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前处理原理:
1、 铝的特点:铝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的比较活泼的轻金属,其耐蚀性具
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纯度越高,耐蚀性越好,主要是因为纯铝在空气中与氧发生 作用,在铝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致密的自然氧化膜,其厚度 0.01卩m.0.015卩m
比其他金属氧化膜生成得更快而且厚得多,进而阻止空气中有害气体和水分的进 一步腐蚀,起到保护作用。②纯铝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水分,各种有机酸,硫化 物和浓的硝酸是耐腐蚀的,但对碱性溶液和无机酸是不耐蚀的。
2、 铝合金的特点:铝合金的机械强度高,但耐蚀性低。纯铝的耐蚀性能好, 但机械强度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铝的应用。 为此,人们在铝中加入了适量 的金属、铜、锌等其它金属,制成各类铝合金,使铝的机械强度大大提高,应用
范围扩大,但耐蚀性比铝差。
3、 铝件前处理的种类和特点
根据铝及铝合金的特性,目前铝件处理选用药品分为:锌磷化剂、铬化剂、 铬磷化剂三种;脱脂剂常用的分为酸性脱脂,碱性脱脂,中性脱脂三种。下面将 详述铬磷化剂及脱脂剂的原理组成及操作。
二、铬磷化及铬磷化液的工艺条件。
铬磷化也称为绿膜铬酸盐处理,美国称为Alodine或Bondernate法,日本 称为Alochrom法。这种方法于1945年起源于美国。铬磷化液主要成分为磷酸、 铬酸或铬酸盐和氟化物, PH值约1.5、3.0,所产生的磷化膜外观随膜重
(0.1g/m2、0.5g/m2)呈无色、光亮彩虹色至翡翠绿色变化。而铬化色泽变化则由 无色 > 淡兰色 > 金黄色 > 棕色。
1、成膜机理:
铬磷化中CrO3在水中溶解,存在形式:CrO2-和CrO2-。三级电离有三种阴离 子:HPO-,HP©-和PQ3-。有研究者认为,铝在含有 HPQ、CrQ、HF的溶液中钝 化和磷化兼而有之,且成膜机理大致分为三个过程:
① 铝溶解;②氧化膜生成;③磷酸盐或铬酸盐的成长。三个过程不是截然 分开的,而是相互衔接的。
当铝件浸到含有HPQ、CrQ、HF的铬磷化液中时由于有游离 F的存在,一 方面它与反应生成的Al3+和 Cr3+形成铬离子,进而延续了铝的溶解,另一方面, 在槽液与铝的界面由于原电池反应,PH值升高,酸性下降,因而减缓铝的溶解; 且在被溶解的铝表面,金属晶格裸露在含有CrO2-和CrQ2-的槽液中,是很容易钝 化的,表面很快生成一层很薄的、致密的氧化膜,它把铝表面溶液隔开,进而阻 止铝的溶解。这时磷酸盐开始在氧化膜上沉积。
铝腐蚀反应:6HF+2AI > 2AIF3 +3H
阳极:Al-3e > Al3+ 阴极:3rf+3e > 3/2H2
这些极化区分布在铝件表面成为活化中心,铬磷化的基本反应便发生:
AI3++PQ3-=AIPQJ Cr 3++P(Q3-=CrP(^^ 2Cr 3++3HPQ-=Cr2(HPQ) 3J
由于槽液中的F是一种很强的活离子,易在带正电荷的膜上吸附,因而中 和了膜表面上的正电荷,这样加速了磷酸膜的成长。

AlFa时,也会形成络化物的盐,如 AlFe3-,这
3+
CrF4 Cr y
- + 3+ - 3+
3[F ,H ]+AI t 3F +AI AIF 3
3
Cf3+.cr6d 3H (AIF e)- ’ +PQ3 tCrP04
~+C「2Q t Cr2(C「2C7)3
以上反应,可用下列简图表示:
由于铬磷化槽液逐步被 Al3+和Cr3+污染并逐步抑制对铝的浸蚀,结果降低了 磷化槽液的质量。这就必须要在配制磷化液时,比例一定要合理。
要得到抗蚀性能好的磷化膜,须控制铬磷化膜的CrQ/HsPQ比值在0.2范 围。磷化膜的组成成分和厚度随 CrQ/H 3PQ比值的变化而变化:
2、 膜的组成及特点:
铬磷化膜的主要成分为带有水合铬氧化物( CrQ.XH2Q)的水合磷酸铬,以
及富集在铝件基体与磷化膜之间界面上的铬盐和氧化物组成。基本分子式为: AI2Q.2CrPQ4.8H2O 或 CrPQ.4H2Q,膜重一般为 0.1、5 g/m2。
铬磷化膜具有以下特点:
① 非结晶膜。铝及其合金的铬磷化膜属于非结晶性膜层,能溶于稀硝酸中, 但经过加热干燥后,膜层就不溶于硝酸了。
② 膜层薄,一般1 g/m2以下。
③ 膜层无毒,由于铬磷化膜本身不含 Cr6+。
3、 工艺流程:
通常经典流程是从铝的阳极氧化演变而来。浸液法典型流程:脱脂 '水洗
、碱蚀、水洗 '活化、水洗、铬磷化、水洗、水洗、去离子水洗、烘干。
药剂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脱脂选用中性脱脂,PH<8.5。如本公司ZYT-130具有良好的润湿洗 涤能力,对铝件的腐蚀性小,反絮凝结能力强,分散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抗硬
水能力强,处理温度40~50,C处理时间1~3分钟。
② 、 碱蚀,碱蚀的目的是去除铝表面氧化层( AbQ)同时完成铝表面粗 化,能使铝与涂层结合力好,碱蚀液一般为 50g/L~80g/L的NaQH处理温度为 50~60 C,时间为2~3Min ,也可用本公司的产品ZYT-146,它可使碱蚀温度很 低20 C左右完成,且粗化后不易产生因腐蚀不均而产生“流痕”,后章对碱蚀和 流痕专门详述。
③ 、活化(出光),经过碱蚀后的铝表面往往残留不溶性的粉状物和合金 中的硅镁等。须用酸处理,去掉这些杂质,这道工序也有书中称为出光。
④ 、铬磷化,不同的工艺及配方选用的铬磷化不同。药剂采用本公司
ZYT-252,PH 1.4-2.0 (具体见说明书)20 C, 3- 5Min完整整膜覆盖,生成 彩虹色或淡绿色皮膜,抗蚀能力,漆层大于 25卩m超过500小时盐雾。
⑤ 、固化,通常铬化、铬磷化膜为非结晶膜层,经固化后膜层才变硬, 抗蚀。
工艺一:见浸液法典型流程;
工艺二:中性脱脂—水洗—表调—水洗—铬化—水洗—纯水—固化;
工艺三:三合一脱脂—水洗—水洗—铬磷化—水洗—纯水—固化;
注:此三种工艺中第二种适用于喷淋,也可浸泡,其它工艺以浸泡为佳,“三 合一”中三合一脱脂是指脱脂、粗化、活化(表调),一次完成且温度较低。
4、工艺条件及常见缺陷:
① 保持液面清洁,要防止油污及杂质二次污染工件;
② 铬磷化工作温度20-30 C,以防F挥发;
③ 严格按工艺指标操作。
铬磷化膜的性能指标
序号 | | 测试条件 |
1 | 外观 | 平整、致密、均匀 |
2 1 | 附着力 | 涂漆层后,按国标测试 |
3 | 耐冲击 | 涂漆层后,按国标测试正反冲(正面方面漆层都不脱落) |
4 | 稳定 | |
5 | 耐醇性 | HCI (1.19) 25ml,&CrQ 3g 蒸馏水 75 ml ;在 25C 浸在95汇醇中2h不变色 |
6 | 耐热性 | 将试件放入马弗炉中加热到150C,保温2h无龟裂 |
| | |
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序号 | 原因 | 原因 | 解决方法 |
| 点状无膜 | 脱脂不完全 | |
2 | 膜不均 | 清洗不足 | |
3 | 膜疏松 | F过多 | |
4 | 出现流痕 | ① 表调或碱蚀,过浓或时间过长。 ② 与水洗时间间隔过长; ③ 调整配方,主要是对F的调整和改进。 ④ 更新槽液,表调或碱蚀中,ai3+或其它 杂质过多,此时可更换槽液,此周期通常 为6个月到20个月 | |
5、铬化与铬磷化对比
铬化:1950年美国出现了酸性铬酸盐处理法,颜色从亮黄,彩虹,到深棕
色也叫黄膜铬酸盐处理,美国称之为Alodine法,日本称之为Alochrom法。 铝及其合金的铬酸铬处理成膜反应为:
2AI+6HL 2AIF3+3H
HCi207 +HO^ 2Cr042-+3H
3H+HCQ- — 2Cr(OH)3+OH
2Cr(OH)3+CrO +2H—Cr(OH)3.Cr(OH).CrO 4 J +2HO— Cr(OH)2.HCrO4 J +2H0
2AL +6OFH2AI(OH)3—AbQ J +3H2O
对以Cr6+、F-无机酸为主要成分的非促进剂型铬酸铬溶液处理所形成的膜 的组成为:Cr(OH)2 HCrQAI(OH) 3.2H2Q 对于以Cr6+、F-、CN为主要成分的铬酸 铬溶液处理所形成的膜的组成为:CrFe(CN)6.Cr(OH) 3.H2CQ.4AI 2Q.8H2Q
铝件和铝合金件铬化和铬磷化都能形成较好的膜层,铬化更薄,通常低于 仆m膜重0.3-2g/m 2,具有非常低的接触电阻,非常利于点焊,铬化的不足之处 在于其烘干温度不能高于65度,烘干时间变长效率降低,同时 Cr6+在污水处理
过程不好控制,增加排污成本。
本篇工艺描述过程都有纯水洗工序,此工序常被忽略,去离子水主要是为 了防止金属离子和CI-离子对涂膜的破坏,要求其电导率低于 100」s/cm。
烘干温度,通常铬化不应高于 65 C,铬磷化不应高于85 C,根据金相观 测,在膜层中会产生裂纹,随着烘干温度升高,裂纹数目会增多并变宽。
注:生产及控制应严格遵守 GB/T17460-1998《化学转化膜,铝及铝合金上 漂洗和不漂洗铬酸盐转化膜》。
(主篇完,副篇“ 1、生产过程中“水痕发花”产生的原因 2、碱蚀及表调 的作用)
参考文献:1〈英〉S•维尔利克.R.皮聂尔合著《铝及其合金的化学与电解处理》国
防 工业出版社
2 黄奇松《铝的阳极氧化合染色》香港万里书店出版
3 杂志:《材料保护》、《电镀与环保》《表面技术》《腐蚀与防护》
还有剩余内容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