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件表面发蓝(发黑)处理
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发蓝(发黑)原理
为了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用强的氧化剂将钢件表面氧化成致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铁(Fe3O4)。这Fe3O4薄层能有效地保护钢件内部不受氧化。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Fe3O4呈天蓝色,帮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130℃)氧化成的Fe3O4呈暗黑色,帮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工业上,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能否把铁氧化成致密、光滑的Fe3O4关键是选择好强的氧化剂。强氧化剂是由氢氧化钠(NaOH)、亚硝酸钠(NaNO2)、磷酸三钠(Na3PO4)组成。发蓝时用它们的熔融液去处理工件;发黑是用它们的水溶液去处理工件。常用的发黑溶液成分见表一。
表一
原料名称 | 氢氧化钠 NaOH | 亚硝酸钠 NaNO2 | 磷酸三钠 Na3PO4 | 水 H2O |
质量组成(%) | 33 | 10 | 2 | 55 |
此溶液的浓度是1.4g/cm3 ,沸点是130℃。在此溶液的作用下,铁的氧化程是这样的:
Fe→Ma2FeO2→Na2Fe2O4→Fe3O4
生产实践经验证明,要获得光亮、致密的Fe3O4膜层,氧化溶液中亚硝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比例,要保持在1:3~3.5之间。
二、发蓝(发黑)的操作过程:
发蓝(发黑)的操作过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一) 工件装夹
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设计专门的夹具或吊具。目的是使工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工件间不能相互接触,要使每个工件都能完全浸入氧化液中被氧化。
(二) 去油
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经过机架工后(发蓝、发黑是最后一道工序),工件表面难免不留下油污,用防锈油作工序间防锈的更是这样。任何油污,都会严重影响Fe3O4的生成,所以必须在发蓝、发黑之前除去。常用的除油溶液配方,见表二。
表二
原料名称 | 氢氧化钠 NaOH | 亚硝酸钠 NaNO2 | 磷酸三钠 Na3PO4 | 水玻璃 Na2SiO3 | 水 H2O |
质量组成(%) | 7 | 3 | 3 | 2 | 85 |
将除油溶液加热到80~90℃,然后将工件浸入,浸入时间为30min左右,若油污较多,还得延长除油时间,以除油彻底为准。
(三) 酸洗
酸洗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铁锈。因为铁锈会阻碍生成致密的Fe3O4层。即使工件无铁锈,也应酸洗,因为它使油污进一步去除干净,而且酸洗会提高工件表面分子的活化能,有得于下一工序的氧化,能生成较厚的Fe3O4层。
酸洗溶液一般是10%~15%浓度的硫酸溶液,温度是70~80℃。,将工件浸入硫酸溶液中,浸入时间为30min左右,铁锈少的可浸20min,铁锈多的需浸40min以上。
(四) 氧化
氧化是发蓝、发黑的主要工序。Fe3O4膜层是否致密、是否光滑、是否有足够的厚度,取决于氧化阶段。
发蓝的温度是550℃。发黑溶液的温度是130~145℃。浸入时间是50~80min。含碳量高的高碳钢,氧化速度较快,浸入时间可短些。含碳量低的低碳钢,氧化速度慢,浸入时间需要长些。合金钢特别是高合金钢,工件表面有一定的残余奥氏休,对碱溶液有较强的抗抵作用,不易生成Fe3O4,因面浸入时间需长些。表三列出了有关钢种氧化(发黑)时溶液的温度及浸入时间。
表三
钢种 | 入槽温度(℃) | 出槽温度(℃) | 处理时间(min) |
高碳钢 | 120~125 | 125~130 | 40 |
低、中碳钢 | 125~130 | 130~135 | 50 |
铬硅钢 | 125~130 | 130~140 | 60 |
高合金钢 | 130~135 | 135~145 | 70 |
高速钢 | 135~140 | 140~150 | 80 |
溶液的正常颜色是白色。如果溶液呈红色或棕色,表示亚硝酸钠浓度过大,应及时调整溶液的成分。如果溶液呈绿色,表示铁离子浓度过大,应及及时更新溶液。
(五) 皂化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常用的皂化液浓度是30~50g(肥皂)/L。把皂化液加热到80~10℃,将氧化后的工件放入浸泡10min左右。
(六) 检查
氧化完毕后,要对工件进行检查,看Fe3O4层是否合格。任意抽取三件,置于2%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20s,不退黑色者为合格。三件中有一件以上不合格,则整槽工件视为不合格,需再氧化一次,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