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业机器人失去「大脑」,会发生什么?
信号中断,机器人执行失效,如同无头苍蝇在厂房打转;
故障率持续增高、关键时刻总「翻车」,撞货、锁车问题频发;
......
随着工业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正日益成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化,不同代际的工业机器人在复杂的工业现场也频频出现「水土不服」。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与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的性能密切相关。
控制器是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决定了机器人的反应速度、操作便利性、部署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对工业机器人至关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从工作原理到技术发展,全面解析控制器怎样影响机器人的性能,并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现有挑战,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控制器,
决定工业机器人「智商」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作为赋予机器人功能和行为的「大脑」,是整个机器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控制器在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中占比大约为15%。
控制器不仅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更精准控制其在工作空间中的位置、姿态、轨迹,以及动作的时间和顺序,如同人类依赖大脑进行思考和决策一样。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将复杂的操作指令转化为机器人的精确动作,通过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保每一步操作的精确性和效率,使机器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
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场景的细化和移动机器人智能化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将行业的技术革新引入到控制器中,如AI算法、最新的标定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等,驱使控制器朝着更高度集成、更安全易用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控制器定义着工业机器人的能力边界。
控制器,
推动工业机器人「进化」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历次革新,带动工业机器人的代际革命。
1972年,科尔摩根AGV推出了第一代ACC系列车辆控制器,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行业的诞生。早期,行业依赖单片机和PLC技术,AGV/AMR专用控制器尚未成型,多以组装控制元件为主。这一时期的控制器存在算法能力有限、成本高、功能单一、开发成本高昂、稳定性不足和体积庞大等缺点,距离商业化标准产品还有较大差距。
2012年,随着二维码导航机器人在电商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控制器行业也进入了专机时代。这一时期的控制器在感知、决策、执行层面具备了更完整的算法,实际应用经验也促进了控制器性能的提升。然而,导航方式主要依赖于二维码、磁力、反光板等,导致行驶路径较为固定,决策执行算法需求相对较低。
2016年左右,以SLAM导航为核心的标准品控制器的出现,开启了AMR专用控制器的新时代。这一代控制器已具有高集成性、多功能性、高性能和易用性等优点,融合了视觉等感知技术,提供了更灵活的路径规划和更柔性的功能实现,对算法的要求也更高。
《智能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智能机器人技术正迅速向深度智能驱动、高效以虚驭实、泛在敏捷操作及多元感知交互方向演进,其中控制器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移动机器人应用的不断深化,控制器厂商不断迭代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配备高性能GPU边缘计算/自动驾驶技术AMR的新一代控制器,孕育而生。该控制器能满足客户对于工业机器人全场景工作的需求,相较于上一代控制器还可实现更快速的部署周期,满足更复杂的业务场景需求,为客户提供更省心安心的服务。
控制器,
推动工业机器人「自主创新」
根据IFR的数据,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在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控制器技术方面,仍然受限于对进口的高度依赖。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国内企业在控制器这一关键技术领域的成熟度尚显不足,这不仅导致国产机器人成本较高,而且在与外资品牌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影响了国产机器人在更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上的潜力发挥。
长期以来,国内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的主要份额一直被美日韩等外资厂商所占据。这些厂商依靠其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确立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稳石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第五代多模态柔性一体化控制器为例,该产品采用了高性能GPU边缘计算技术,为AMR和无人叉车提供了先进的自动导航驾驶能力。
这款控制器不仅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而且部署简便快捷,最快仅需1周时间,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
相关技术的突破不仅展现了国内企业在控制器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市场中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我国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化,相信更多类似新技术将不断涌现,国内工业机器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广泛地应用,助力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