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前处理后处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太及时了
除油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法
|
脱 脂 效 果 不 佳
| 1) 脱脂剂选择不当 2) 脱脂时间太短 3) 脱脂温度偏低 4) 脱脂剂浓度偏低 5) 喷射压力低 6) 喷嘴堵塞,流量不足 7 ) 浸渍脱脂的机械作用力小 8) 工作液中含油量太高 9) 脱脂后水洗不彻底
| 更换脱脂剂 延长脱脂时间 提高温度 提高浓度至工艺范围 提高喷射压力 定期清理喷嘴 用泵循环工作液或摇动零件 更换槽液,并控制槽液中油的质量分数小于0.4%,并加强水洗,水洗水用连续溢流
|
工作液 泡沫多
| 1) 温度太低 2) 循环泵密封处磨损而进空气 3) 脱脂剂选择不当
| 提高温度至规定范围 -更换泵的密封材料 更换脱脂剂
|
水洗槽液 泡沫多
| 1) 水洗槽溢流量太小 2) 循环泵密封处磨损而进空气
| 加大溢流水量 更换泵的密封材料
|
水洗槽 碱度过高
| 1) 碱槽向水洗槽窜溶液 2) 零件带太多的碱液入水洗槽 3) 水洗槽的溢流量太小
| 改造设备,避免窜液 改变装挂方式,或延长滴液时间 加大溢流水量
|
零件水洗后生锈
| 1) 工序间隔时间太长 2) 零件停在水洗段时间过长
| 工序间增加喷湿 零件不允许在此长时间停留
|
脱脂不彻底
| 1)、脱脂液浓度低 2)、脱脂时间短 3)、脱脂液温度太低 4)、局部油脂太厚
| 增加脱脂剂的含量 延长脱脂处理时间 脱脂液升温 利用擦拭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
喷淋处理泡沬溢出药液槽
| 1)、消泡剂加入量太少 2)、消泡剂失效
| 补加消泡剂 更换消泡剂
|
喷淋处理喷嘴堵塞
| 1)、脱脂剂没有彻底溶解 2)、脱脂剂或脱脂槽内有杂物
| 将脱脂剂彻底溶解后再启动高压泵 消除杂物 |
除锈部分
问 题
| 原 因
| 解 决 方 法
|
除锈不彻底
| 1、 除锈时间短 2、 除锈液浓度低 3、高温形成的氧化皮太厚、太致密 4、工件表面有油脂层 5、除锈液中铁离子含量过高,除锈液失效
| 1、 延长除锈时间 2、 增加酸的含量,并按比例加入添加剂 3、 延长酸洗时间,增加酸的浓度或采用其他机械方法辅助除锈 4、 除锈前进行脱脂处理 5、 更换除锈液
|
除锈液酸雾太大或工件经除锈液处理后有氢脆或过腐蚀现象产生
| 1、 酸的浓度太高 2、 除锈液中的添加剂加入量不足 3、 处理时间太长
| 1、加水稀 ,调整浓度,使其保持在技术要求的浓度范围内 2、液的不同,按比例加入添加剂 3、缩短处理时间 |
磷化部分
问 题
| 原 因
| 解 决 方 法
|
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
| 1、 工件表面有残酸 2、 工件表面过腐蚀 3、 亚铁离子含量过高
| 1、 加水稀 , 2、 加强中和水洗 3、 控制酸洗浓度和时间,补加添加剂 4、 加双氧水消除过剩的亚铁离子
|
磷化膜过薄,无明显结晶
| 1、 工件表面不硬化层 2、 亚铁离子含量过低 3、 温度低
| 1、 加强酸洗 2、 增加亚铁离子 3、 适当提高处理温度
|
磷化膜耐蚀性差,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返锈的现象
| 1、 总酸度低 2、 工件表面有残酸 3、 表调明显呈酸性,表调失效 4、 磷化温度低 5、 磷化时间短 6、 促进剂含量不足 7、 工件在干燥过程中重叠现象 8、 工件局部有积水现象
| 1、 添加磷化液提高总酸度 2、 加强除锈后的水洗 3、 调整或更换表调剂 4、 适当提高磷化温度 5、 适当延长时间磷化时间 6、 按要求添加促进剂 7、 把工件单体摆放 8、 改变工件放置角度
|
磷化膜不均匀有“泛彩”现象
| 1、 除油不净 2、 工件表面有硬化状态 3、 工件因热处理方法不同 4、 促进剂溶解不均 5、 磷化的各项指标中有未在范围内的情况
| 1、 加强脱脂 2、 加强除锈使工件表面状况接近一致或进行磷化前的表面调整 3、 使促进剂溶解均匀后再进行磷化处理 4、 调整磷化液及磷化处理的各项指标
|
磷化后工件有挂灰现象
| 1、 磷化液中促进剂含量过高 2、 磷化液中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过多
| 1、 停止加入促进剂,让其反应或自然消耗 2、 清磷化液中底部残渣
|
磷化液呈深褐色(不含高温磷化)磷化效果不佳
| 1、 磷化液中亚铁离子含量过高 2、 磷化液长时间使用没有及时添加补充,过分疲劳。
| 1、 用双氧水处理 2、 适量填充磷化浓缩液,使其达到技术指标,加入适量的促进剂,再倒槽清理残渣即可恢复状态
|
铁系磷化处理后的工件表面有返锈现象
| 1、 工件表面油污未去除彻底 2、 工件过腐蚀 3、 工件在磷化或干燥过程中有重叠现象 4、 工件表面有积水现象
| 1、 加强脱脂处理 2、 缩短除锈时间或间隙除锈液中加入添加剂 3、 工件要分隔摆开 4、 改变工件放置角度 |
磷化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故 障 现 象
| 产 生 原 因 及 纠 正 方 法
|
磷化膜结晶粗糙多孔
| 1、游离酸含量高; 2、硝酸根含量不足; 3、零件表面有残液,加强中和和清洗; 4、亚铁离子含量过多,用双氧水调整; 5、零件表面过腐蚀,控制酸浓度和时间。
|
磷化膜过薄无明显结晶
| 1、总酸度含量高,加水稀释溶液或加碳酸盐,调好酸的比值; 2、零件表面有硬化层,用强酸腐蚀或喷砂处理; 3、亚铁含量过低,补充磷酸二氢铁; 4、温度低。
|
磷化膜耐蚀性差和生锈
| 1、磷化晶粒过粗或过细,调节游离酸和总酸度的比值; 2、游离酸含量过高; 3、低金属过腐蚀; 4、磷酸盐含量不足; 5、零件表面有残酸。
|
磷化零件有白色沉淀物
| 1、溶液中沉淀过多; 2、硝酸根不足; 3、锌、铁、五氧化二磷含量高。
|
磷化膜不易形成
| 1、零件表面有加工硬化层; 2、溶液中硫酸根含量高,用钡盐处理; 3、磷化溶液渗进杂质,更换磷化液; 4、五氧化二磷含量过低,补充磷酸盐。
|
磷化不均,发花
| 1、除油不净,温度太低; 2、零件表面哟钝化状态,加强酸洗和喷砂; 3、零件因热处理和加工方法不同。
|
冷挤压后磷化膜产生 条状脱落
| 1、肥皂溶液里有杂质; 2、皂化前零件表面有杂质和沉淀物,重新磷化; 3、磷化年热处理加工方法不同。
|
磷化膜发红抗蚀能力降低
| 1、酸洗液里铁渣附在表面; 2、离子渗入磷溶液。 |
粉末涂料涂装 涂膜缺陷成因及解决方法
问 题
| 原 因
|
1、涂膜光泽不足
| 1、固化时烘烤时间过长;温度过高; 2、烘烤内混有其它有害气体; 3、工件表面过于粗糙;前处理方法选择不当。
|
2、涂膜变色
| 1、多次反复烘烤; 2、烘箱内混有其它气体; 3、固化时烘烤过度。
|
3、涂膜表面桔皮
| 1、喷涂的涂层厚薄不均; 2、粉末雾化程度不好,喷枪有积粉现象; 3、固化温度偏低; 4、粉末受潮,粉末粒子太粗; 5、工件接地不良; 6、烘烤温度过高; 7、涂膜太薄。
|
4、涂膜产生凹孔
| 1、处理不当,除油不净; 2、气源受污染,压缩空气除油,除水不彻底; 3、工件表面不平整; 4、受灰尘或其它杂质污染。
|
5、涂膜出现气泡
| 1、工件表面处理后,水分未彻底干燥,留有前处理残液; 2、脱脂,除锈不彻底; 3、底层挥发物未去净; 4、工件表面有气孔; 5、粉末涂层太厚。
|
6、涂膜不均匀
| 1、粉末喷雾不均匀; 2、喷枪与工件距离过近; 3、高压输出不稳。
|
7、涂膜冲击强度和附着力差
| 1、磷化膜太厚; 2、固化温度过低,时间过短,使固化不完全; 3、金属未处理干净; 4、涂工件浸水后会降低附着力。
|
8、涂膜产生针孔
| 1、空气中含有异物,残留油污; 2、喷枪电压过高,造成涂层击穿; 3、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造成涂层击穿; 4、涂层太薄; 5、涂膜没有充分固化。
|
9、涂膜表面出现少量沙粒
| 1、喷雾堵塞或气流不; 2、喷枪雾化不佳; 3、喷粉室内有粉末滴落; 4、有其它杂物污染工件表面。
|
10、涂层脱落
| 1、工件表面处理不好,除油除锈不彻底; 2、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不足; 3、工件接地不良; 4、喷粉时空气压力过高;
|
11、供粉量不均匀
| 1、供粉管或喷粉管堵塞,粉末在喷嘴处粘附硬化; 2、空气压力不足,压力不稳定; 3、空压机混有油或水; 4、供粉器流化不稳定,供粉器粉末过少; 5、供粉管过长,粉末流动时阻力增大。
|
12、粉末飞扬、吸附差
| 1、静电发生器无高压不足; 2、工件接地不良; 3、气压过大; 4、回收装置中风道阻塞。
|
13、喷粉量少
| 1、气压不足,气量不够; 2、气压过高,粉末与流的混合体中空气比例过高; 3、空所中混有水气和油污; 4、喷枪头局部堵塞。
|
14、喷粉管阻塞
| 1、由于喷粉管材质故,粉末容易附着管壁; 2、输出管受热,引起管中粉琳结块; 3、输粉管弯拆,扭曲; 4、粉末中混有较在的颗粒杂质。 |
喷涂中常见的不良问题和排除指南
现 象
| 主要相关的因素
| 排 除 指 南
|
色差
| 烘烤时间过长或过短,温度过高或过低,烘烤炉局部异常
| 参照供应商提供的固化条件,调校检查烘烤炉加热部件状况
|
涂层过厚或过薄
| 电压的高低 挂具触点或接地点导电不良 喷粉时间的长短 喷粉量的大小 喷枪和工件的间矩 粉末导电率
| 电压在50-100KV范围内高则厚、低则薄 清理挂具,检查接地,保证良好的导电性 调整链条速度,增加或缩短喷涂时间 调整气压,提高或减少输粉量 调整间距,近则厚,远则薄 更换粉末或要求供应商提高粉末导电率
|
喷枪出粉不均匀
| 供粉器不正常 空气压力不足或压力不稳 输粉管过长
| 检查供粉器是否堵塞,气压是否正常 加大气压和稳定压力 尽量减少输粉管长度
|
涂膜机械强度差
| 表面处理不当 固化严重不足或过度 涂膜过厚(特别是返喷产品) 粉末本身和固化条件不适应
| 改进前处理工艺 严格掌握固化条件,取得经验数据 控制涂膜厚度在120um以下 遵照供应商提供的固化条件适当调整
|
涂膜表面存在气孔、针孔及缩孔
| 工件表面留有残酸或除油不净 气源净化不够 工件锈蚀严重,磷化膜疏松 受其他粉末的影响 受硅、酯类物品的干扰 粉末含水量高,低分子量物质过多
| 调整前处理工艺 设置多级净化装置,改善气源纯度 改变前处理工艺方法 清理供、喷系统,调换新粉 清除污染源,调换新粉 调换合格新粉
|
涂膜光泽过高或过低
| 固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受另一种粉末的影响 工件表面粗糙、锈蚀严重 粉末本身光泽低
| 固化过度则低,不足则高 尽量不要混用其他粉末 增加打磨工艺(或刮腻子),适当加厚涂层 调换适应要求的粉末
|
涂膜流平性差
| 固化温度区域控制不当 涂膜太厚或太薄 气压、电压太高
| |
几种常见的电泳弊病和解决方法
颗粒的成因和防治
|
颗 粒 成 因
| 解 决 方 法
|
1:槽液的PH偏高,碱性物质混入,造成槽液不稳定,树脂析出或聚. 2:槽液和后冲洗液脏,过滤不良. 3:在烘干过程中落下颗粒状的污物. 4:涂装环境差. 5:工业用水水质不好 6:磷化残渣,前处理水洗不充分.
| 1:速将槽液的PH值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的下限,加强过滤. 2:加强过滤,推荐采用精度为25μm的过滤组件. 3:清理烘干室和空气过滤器. 4:保持涂装环境清洁,检查并消除空气的尘埃源. 5:加强磷化处理后的水洗,提高纯水质量
|
针孔的成因解决方法
|
针 孔 成 因
| 解 决 方 法
|
1:槽液中杂质离子含量过高,电解剧烈,被涂物面气体产生多. 2:磷化膜空隙率高,也易含气体. 3:槽液温度偏低或搅拌不充分,使洗湿膜脱泡不良. 4:被涂物入槽液面流速低有泡沫堆积.
| 1:排放超滤液,加纯水,降低杂质离子的含量. 2:调整磷化配方及工艺,使磷化膜致密化. 3:加强槽液搅拌,确保槽液温度在28∽30℃下进行. 4:使液面的流速大于0.2m/s,消除堆积的泡沫.
|
缩孔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
缩孔成因
| 解决方法
|
1:被涂物前处理脱脂不良或清洗后又落下油污和沉埃. 2:槽液中混入油污,漂浮在槽液面 3:烘干室不干净,循环风中含有油分. 4:涂装环境脏,空气中可能含有油雾,含有机硅物质等污染被涂物或湿涂膜. 5:槽液的灰份低,槽液被污染(从前面工段带入或其它)
| 1:加强被涂物的脱脂工序 2:在槽液循环系统设除油过滤袋,同时查清油污源,严禁油污带入槽 . 3:保持烘干室和循环热风的清洁 4: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5:调整槽液的颜基比,提高槽液的灰份,重新注入涂料,用过滤器滤过
|
电泳膜厚过厚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
漆膜过厚的成因
| 解决方法
|
1:涂装电压过高 2: 槽液温度过高 3:槽液固体份过高. 4:涂装时间过长. 5:槽液中溶剂含量过高. 6:槽液的电导率高. 7:被涂物周围环境不好.
| 1:降低涂装电压. 2:降低槽液温度. 3:降低槽液固体份. 4:控制涂装时间,避免停链. 5: 排放超滤液,添加纯水. 6: 排放超滤液,添加纯水. 7:通常因泵、过滤器、和喷嘴堵塞而致 |
@ 盟友6985745120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说化有益·表面处理联盟网资料文库文档均为用户分享上传,版权归上传者所有。文档内容是行业专业性知识,知识的严谨度及实用性极强,因此部分价值极高的文章需要付费查看,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已付费文档下载;付费记录可在“用户中心”-“我的订单”-“我的文库”内查看。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付费成功后不支持退换,用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操作。
我们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需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也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通过在线咨询进行投诉,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